敲门的不是圣诞老人,是G胖
2022-03-11 来源:电愉土豆泥
猜猜我是谁?G胖!
Valve(以下简称V社)对Steam Deck相当重视,打破以往反应迟缓的固有印象频频在社区与媒体上为自家产品摇旗呐喊,甚至连老板G胖都亲自出马赚吆喝。名为bitfidler0的网友在Reddit上发帖称,见到了圣诞老人打扮的G胖,并收到了带有亲笔签名收纳包的Steam Deck。
无独有偶,名为SeattleRainPidgeons的网友也发帖表示自己和室友因为看到了给邻居送快递的G胖,每人获赠了一台签名版机器。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获赠机器外他们还签署了一份允许使用肖像权的授权书。这或许意味着G胖亲自送福利快递的活动,很可能将被拍成相关的宣传视频。
V社,我还是喜欢你桀骜不驯的样子
不会数3、不想回应玩家诉求、有事发邮件反正也不回.....以往,V社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外界可以评价其又懒又蠢,但架不住其真的有钱。当然,这笔财富不是大风吹来的,一切都来自2002年夏天的孤注一掷。
那段精品辈出、网游初啼的年代里,就在同行为怎样设计更coool的游戏产品而烦恼时,已经打造《半条命》、《Counter-Strike》等成功产品的V社将目光放在PC平台。一个PC端游戏盗版横行的年代里,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个项目。只有V社自己不这么认为,仿佛塔罗牌中的0号牌“愚者”般无视周遭的冷嘲热讽,昂首阔步在认定的道路上。他们始终觉得盗版并非主要矛盾,服务质量才是关键所在。
那个年代的游戏行业不缺乏成果与佳话,但这种逆势而为的勇气放在哪里都值得关注,更何况V社成功了。他们的结果也如同“愚者”的寓意般,无限的可能性大门就此敞开。V社创始人Gabe Logan Newell亲自出马,和员工们一起充当Steam平台的客服,每天花4、5 个小时查看玩家的邮件,并记录玩家的反馈。随着时间的推移,筛选功能、玩家论坛、青睐之光以及特卖活动......种种现在Steam备受好评的功能雏形渐渐被开发出来,而该平台的影响力也愈发壮大,成为全球范围内PC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不听同行劝就要进驻盗版横行的PC端平台、不听友商劝就是反对上市......任性与懒惰,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V社身上却显得格外和谐。这种桀骜不驯中带点诙谐的样子,来自Steam平台强大话语权提供的底气。只不过,这一切在Steam Deck发布时统统发生了改变。
有人认为V社员工态度不积极就爱度假摸鱼?好,这次连G胖都亲自送快递上门,还不忘记精心打扮成圣诞老人,更会为每个幸运用户送上带有亲笔签名收纳包的Steam Deck;
有人觉得V社不会数3,《半条命》、《DOTA》等生命力旺盛的系列IP如今都没能迎来续作?好,呃不太好,这次V社依旧不会数3但可以会数2.5。例如《传送门》扩展宇宙作品《光圈科技打工记》应运而生;
有人表示V社反应迟缓?好,摇杆漂移问题一天内火速解决。从问题曝光到V社给出解决方案,一天之内修复程序就已上线。该程序将放大Steam Deck的摇杆默认死区。虽然这使得左右摇杆无法做到相对精确的输入,但确实简单粗暴地解决了右摇杆漂移问题。
V社一反常态,在Steam Deck发售前后爆发出令友商与用户均汗颜的行动力与执行力。这种温柔体贴使得许多人在社区直呼不适应,吐槽道还是期望恢复一下以往的桀骜不驯模样。
Steam Deck真香嘛?
V社为Steam Deck付出了太多,那么他究竟如何,称得上真香定律嘛?总的来看,Steam Deck好是好,就是有点不太好。这句话乍看有点怪,但其实正是Steam Deck现状的尴尬写照。
7英寸的1280*800分辨率屏幕、两侧的摇杆按键、顶部的Typc-C和3.5mm耳机接口以及普通游戏手柄很难见到的两块触摸板,这便是Steam Desk便携掌机(64G版本售价399美刀,折合2576人民币)的全貌。虽然其貌不扬,但就是这个小家伙承载着庞大的Steam用户期待。
据Steam 2021 年度回顾专题显示,期内玩家的平台游玩总时长突破 380 亿小时,较 2020 年增长 21% ;玩家消费额则比 2020 年提高了 27% 。更别说如今已有超过 1000 款游戏在 Steam Deck 上“通过验证”或“可玩”。背靠成熟的社区生态、量大管饱的游戏数量、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很难会有人拒绝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家伙。
不过,某些用户还真就会对他说不,起码明星产品《命运2》的忠实粉丝对Steam Desk很失望。开发商 BUNGIE 明确表示,《命运2》暂不支持 Steam Deck,并会对尝试跳过兼容性的玩家采取封禁措施。
古谚语有云“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对许多用户来说,如果心仪的游戏不能运营,Steam Desk游戏库再充实也没有意义,可能不比一块板砖好到哪里去。《命运2》只是个开始,还有许多游戏面临上线难的问题,这方面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但不限于Proton下兼容、反作弊和反盗版程序等。
除此之外,Steam Desk还需要和那些老生常谈的破圈难点相依为伴。先说重量,他真的没法再小了。想要性能就需要足够份量的散热结构支持、想要画面就需要足够大小的屏幕展示,掌机为不少用户带来了新体验,那么代价是什么呢?ST掌机的答案是669g,比Swith(鼻梁骨隐隐作痛)还要重近一半。难怪有玩家吐槽,玩游戏时手部力量会比电量先一步归零。
Steam Desk有可能太快了,这不太好。尽管开发团队表述,ST掌机可在30帧下连续游玩五到六个小时的《传送门2》。但聊到《CS:GO》《PUBG》等产品时,他们未给出明确回复。似乎就像大部分掌机的续航一样,Steam Desk看来也只能引得玩家对广告词露出莫名的微笑。
画面收缩、存储容量、串流设备.......每款掌机踩过的坑、遇到的坎依然客观存在,Steam Desk的遭遇并非个例。只能说他没有带来更多可能性,但没必要因此过分埋怨他。毕竟,这个可爱的小家伙真的使得掌机圈又热闹起来。
市场需要这么一条活泼的肥鲶鱼
恰如敲开收件玩家大门的G胖,Steam Desk也成为许多用户了解与接触掌机概念与产品的敲门人。从开源、Android、PC,到Switch,掌机市场在沉寂与活跃间反复横跳。
开源掌机常常打出情怀牌,用各类模拟器运行着十年前的街机游戏,被不少老玩家喜爱。Android掌机得益于公模方案使得硬件成本下降,能够迅速扩张地盘。PC掌机搭载了Windows系统,获得大量潜在用户与丰富游戏内容,却受制于性能。操作系统从3DS时代Horizon进化而来的Switch,踩在掌机与主机的分界线上,被称为“主机的壳,掌机的魂”,全球销量已突破8904w台。
即便各方大神齐聚,智能手机的冲击还是过于强大,掌机市场终究是小众者的狂欢。但还有许多从业者为此而着迷,CES 2020大会上力推Concept UFO掌机的Alienware、AYA-Neo掌机硬件升级实现3A游戏的稳定30帧运行、高通与苹果打算合作制作掌机.....更别说此次Steam Desk引发的风波。
截止目前,Steam Desk的话题依然在海内外社区火热,更有许多用户提出增加澳区、日区发售点的期盼。似乎随着Steam Desk这条肥鲶鱼的闯进,整个市场又迸发出强大的活力。不管他最后走向何处,起码就现在这份整个市场活力四射的样子而言,给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奖励朵小红花并不为过。